ad1

西京医院实施亚洲首例基因编辑猪-终末期肾病患者异种肾移植

来源:华商网2025-03-12 19:41阅读量:11319      

3月12日,记者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发布会上获悉:在中国科学院窦科峰院士指导下,该院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团队及全院二十余个学科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将一个多基因编辑猪的肾脏,移植到一位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术中移植肾脏恢复血流后,色泽红润,随即产生尿液。

截至目前,已进入术后第六天,多基因编辑猪肾在患者体内状态良好,血肌酐已恢复正常水平。据了解,此次手术由我国科学家独立自主实施,为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这也是西京医院继今年1月7日开展国际首例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原位全肝移植取得成功后,在异种移植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临床突破。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3亿慢性肾病患者,其中终末期肾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增大量终末期肾病患者靠透析维持生命,肾移植是治愈终末期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但器官短缺的现状,导致许多患者在漫长等待中病情恶化,甚至失去生命。

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免疫学的发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开始进入人们视野,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难题的有效方式。2016年以来,西京医院泌尿外科先后开展及参与多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肾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研究,并在2024年3月实施多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为异种肾脏移植临床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手术的患者是一位69岁女性,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药物服用史已有30多年,8年前又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摆在老人面前的只有换肾和透析两种选择。考虑到合并症较多,且为肾移植高致敏患者,没有适合配型要求的肾源,只能通过每周三次的透析维持。刚开始透析时,效果还比较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透析并发症接踵出现,3年前又发生脑梗,导致脑梗后遗症,之后又发生心梗,使病情雪上加霜。家属得知西京医院开展系列异种肾脏移植研究消息,经过深思熟虑来就诊。窦科峰院士、秦卫军主任等专家教授细致讲解手术方式。

术前讨论会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和支持后,团队在结合既往动物实验及脑死亡受体异种肾移植的研究基础上,尝试进行突破性探索。临床研究开展前,历经学术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器官移植委员会、动物委员会等多层面严格论证审核。并邀请国际知名异种移植伦理专家指导论证。专家团队从科学价值、伦理道德、技术可行性等多维度考量,确保整个过程符合国际异种移植规范要求,充分保障患者权益与手术科学性。

肝胆外科陶开山教授、泌尿外科杨晓剑副主任、肝胆外科杨诏旭副主任等切取基因编辑猪肾脏

20余个科室参与,从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密切配合,到术后全方位监护,每个环节都严谨细致、通力协作。在前期临床前和亚临床异种肾移植研究中发现,术中如何保证基因编辑猪肾脏充分灌洗至关重要,移植团队借鉴既往经验,结合术前腹部血管超声检查,自制与基因编辑猪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管径相近的灌注管道。

窦科峰院士,泌尿外科马帅军副教授、韩士超副教授修整肾脏

在肝胆外科陶开山教授、杨诏旭副主任,泌尿外科杨晓剑副主任等专家默契配合下,顺利完成供肾获取手术,基因编辑猪肾灌注良好。本次使用的DPF医用基因编辑猪,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泌尿外科秦卫军主任、杨晓剑副主任、马帅军副教授、戚若晨主治医师等进行肾脏移植

麻醉科董海龙主任、陈敏教授、路志红副主任等为供体猪实施全麻

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移植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外,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壁相较人体肾脏更为细薄,完成基因编辑猪肾血管和患者血管吻合,需要极为高超的血管吻合技术。术中,秦卫军主任团队根据基因编辑猪肾动脉和静脉管径大小,选择最优吻合方式。

术后查房看望

手术顺利,移植肾脏开放血流后,颜色红润、质地良好,随即产生尿液。超声显示肾脏血流灌注良好,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患者已进入移植术后第6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移植肾功能良好,各项指标标志着手术取得初步成功。

“此次突破性研究,为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救治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证实异种移植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与技术的不断完善,异种移植有望成为解决器官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转机。”窦科峰院士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醉言

相关

“亲情浸润”织密安全文化防护网
亲情台前站一站,连心卡前念一念。“爱岗敬业爱家庭,不讲安全等于零。你是家中脊梁,安全须常思量。”“安全理念记心间,违章作业要不得。你的安全系全家,妻儿老小盼平安。”…… 在位于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的安道麦安邦有限公司,有...
2025-03-12 18:07
“春日限定”美食来了吃野菜有哪些讲究?
正值春天,植物的生长不仅给大地带来一份新绿,同时也唤醒了我们的味蕾,人们沿着春的足迹,到山野中寻找期待已久的美味——野菜。 我国自古就有食用野菜的习俗,哪些野菜是可以吃的?吃野菜有什么讲究?本期少年派,带大家了解这些“...
2025-03-12 16:54
外骨骼机器人加速入局“银发经济”
登山“神器”走红多个景区;穿上“外骨骼”的90多岁大伯腿脚灵便了……近日,多个爆火场景让外骨骼机器人走入大众视野。事实上,多家公司已抢先布局这一赛道,相关产品也已在智慧养老、医疗康复、户外运动以及工业等多领域得以应用。业...
2025-03-12 16:25
多学科协同、慢性病防控体重门诊到底能干啥
多学科协同慢性病防控 体重门诊到底能干啥 腰围太大,体重超重,有人甚至患上了慢性病……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一时间,...
2025-03-12 16:05
珍爱心灵窗户,远离青光眼|世界青光眼周
2025年3月9日到3月15日是“世界青光眼周”。 青光眼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致盲性眼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近年来,青光眼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有...
2025-03-12 15:18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