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体重管理专题媒体沟通会。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黄若刚介绍,目前北京市可以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达119家,今年还将有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体重管理服务 。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去年6月,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旨在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
黄若刚介绍,为贯彻落实“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部署要求,北京发挥技术优势,提高健康体重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准化水平。全市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整合营养、内分泌、中医、心理等相关专业资源,开设体重管理中心或体重门诊,采取多学科诊疗模式,提升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据初步统计,目前本市可以提供体重管理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达119家,占总数的44.91%;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达76家,占总数的21%。今年,还将有31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97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设体重管理服务,不断满足群众对健康体重管理服务的需求。
附件:北京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健康体重管理服务名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