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岐黄薪火传承有道

来源:华商网2025-10-11 05:16阅读量:17595      

9月30日,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生在上中医课。

岐黄薪火,代代相传。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学期,又一批怀揣热忱的青年学子踏入中医课堂,开启属于他们的“岐黄之旅”。

学中医,究竟学什么?是辨证施治的诊疗逻辑,是望闻问切的实操本领,还是薪火相续的文化根脉?近日,记者走进陕西中医药大学,对话国医大师张学文的弟子与该校学生。

大师仁心 传道授业

9月24日,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课上,博士研究生导师闫咏梅给研究生讲解临床上的重要事项。她说:“学习中医最重要的是有一颗仁心。”

“我的老师张学文常说,学医不仅要钻研方药,更要先学会做人。”闫咏梅说,“一次,我们在路边遇到一名中风患者,老师当即蹲下身把脉、遣方,并细嘱煎药与康复之法。我在一旁看着,心想,原来医德就体现在举手投足间。”

张学文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内科学专家,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他还创建了陕西中医药大学脑病科室和脑病团队。

几十年来,张学文培养了姜良铎、刘华为、闫咏梅、李军等一大批中医人才。如今,这些人大多已成为中医骨干力量。他常对弟子说:“学习中医,学的是方剂里的经验,也是病榻前的仁心。”

闫咏梅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脑病团队正在研发“通脉舒络液”,因为条件有限,制剂中因含有动物药,极有可能出现热原反应。每一批制剂生产出来,张学文都要亲自试药。

“当我推开病房门,看到老师安静地躺在病床上输液,非常震撼。那一幕让我懂得了什么是‘把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闫咏梅对青年学子说。

该校博士生导师李军告诉记者:“老师张学文常说‘药在于精,不在于多’。他的处方常在10味左右,用量轻巧而见效,从不给病人增加负担。”

继承师训 守正创新

“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把中医药传承好”是张学文常对弟子说的话。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张学文发现,中风、癫痫、头痛患者的表现复杂,神志异常、偏瘫、耳鸣、麻木……远不是“脑为奇恒之腑”的传统理论可以解释的。他在国内首先提出“脑当为脏论”的学术观点,把脑提升到与五脏并列的重要位置,为中风、痴呆、帕金森等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路。20世纪80年代起,他率领团队围绕这一观点,从理论、实验到临床多维并进、持续深耕,推动该理论日臻完善。

闫咏梅对张学文总结出的“化瘀通络六法”感受颇深,“老师说,瘀血不是孤立的结果,而是由寒凝、肝热、气虚、浊毒、阴伤等原因造成的。不同病因,要不同治法:气虚致瘀,要补气活血;热毒壅盛,要清热化瘀”。

在老师的影响下,闫咏梅继承并发扬了“痰瘀毒损论治中医脑病”理论。她说:“好中医既要扎根经典,又要与时俱进,应该左手拿《黄帝内经》,右手握CT片。”在她的带领下,团队运用功能磁共振、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证实了“涤痰化瘀”疗法能够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为传统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军也常给学生提起老师的教诲:“理论不是纸上谈兵,要服务于疗效。”在老师指导下,他系统总结了脑病“诸阳之会阳易亢”“元神之府神易伤”“清灵之窍窍易闭”等诊治纲领。

分层师承 院校结合

中医传承不仅在大师与弟子之间延续,也在青年学子中接续展开。

新学期,陕西中医药大学2024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俞瑞珊告诉记者,刚开始读《黄帝内经》《伤寒论》时,十分吃力。但坚持背诵后,她逐渐发现,经典不仅是方药的记载,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我随师侍诊时,在老师指导下学会用经典思路分析病情——是表证还是里证,是虚证还是实证。这种训练,让我慢慢养成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俞瑞珊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医院一病区主任张慧是闫咏梅的弟子。她记得,老师查房时,总会先把听诊器焐热,再给病人听诊。张慧说:“病人信任你,疗效才会更好。这些细节虽不见于课本,却是师承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陕西中医药大学脑病团队积极探索“分层师承与院校教育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初期随带教老师学习,进阶后入省级名中医门下,高年级时随国医大师侍诊抄方,逐步深入理解中医的真谛。这一模式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成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之举。

“正因为这样的代代相传,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在继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俞瑞珊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牧晓

相关

33岁男子阑尾炎发作,最后却没挨一刀?消化内科医生:给他阑尾“冲
33岁男子阑尾炎发作, 最后却没挨一刀? “医生,我肚子痛了整整一天,实在扛不住了!” 9月底,33岁的李某捂着右下腹,满脸痛苦地走进西安工会医院消化内科。检查结果出来,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白细胞计数飙升,中...
2025-10-11 04:22
利润率走低,应收账款高企,欣旺达赴港上市成败几何?
临门一脚 继宁德时代成功在港交所募资410亿港元之后,一场围绕着资金囤积与产能扩张的“军备竞赛”正在动力电池行业打响。 7月3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申请在香港联...
2025-10-11 03:03
寒露已至,养生防病正当时
寒露已至,气温下降,秋冬季养生防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季节转换之际科学调理身体、防范疾病风险?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时令节气与健康”为主题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专家进行解答。 顺应节气,中医养生重在辨证施养 寒...
2025-10-11 02:19
多病共防,让学生远离常见病
。 “小眼镜”、“小胖墩”、脊柱弯曲异常等,是当前学生群体中经常出现的健康问题,对个体健康与社会适应产生较大影响。 近日,陕西省疾控局发布健康提示:要防范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 爱眼护眼科学防控近视...
2025-10-11 01:55
中新健康丨一家三口吃蟹住院,尝鲜竟成高危行为?
螃蟹的营养优势 吃蟹的正确方式 想要安心享用螃蟹,需掌握科学的食用方法。以下5点建议可供参考: 1.烹饪:彻底煮熟,拒绝“生食、简单醉食” 螃蟹生活环境复杂,体表、鳃、胃肠等部位可能携带细菌和寄生虫。因此,烹饪时...
2025-10-11 01:33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