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朝“问”健康丨冷空气活动频繁如何远离低温冻伤

来源:中新网2025-11-24 06:57阅读量:10745      

11月下旬,全国多地冷空气活动频繁。各大医院急诊科数据显示,近期,冻伤、低温症患者数量显著上升。想要温暖过冬,远离低温冻伤健康隐患,应该怎么做?

容易冻伤的身体部位有哪些?

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卢毅:如果是轻度冻伤的话,其实最容易冻伤的还是末梢的位置,就是离我们心脏比较远的这些位置,比如说手、脚,我们的鼻尖儿、耳郭、面颊,这些区域血供比较少,是很容易冻伤的。

冻伤后如何科学处置?

-->

专家表示,对于轻度冻伤的复温需遵循“缓慢、温和”原则。比如说,如果衣物与冻伤皮肤粘连,不可强行撕扯,先用温水浸湿粘连处再缓慢分离,防止皮肤破损。然后将冻伤部位浸泡在40℃左右的温水中,持续15分钟至30分钟,直至皮肤颜色恢复红润。如果复温后冻伤部位出现水泡、皮肤破损,或疼痛、麻木感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处理,避免病情加重。

避免冻伤可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与其冻伤后治疗,不如提前做好预防。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预防冻伤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主任 温冰:预防冻伤,我们讲究“三暖”法则,简单地说是头暖、手脚暖和核心部位暖。核心区域如果保护不好,会出现失温的情况,失温比冻伤要更具有危害性,它可以导致生命危险。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当中,我们推荐的穿衣法则分三层。最内层要注意排汗。中间层注意维持一定的空气含量,然后外层注意挡风。

另外,专家还表示,在寒冷的环境当中,户外活动要适度。建议每30分钟至60分钟进行一次简单活动,如搓手、跺脚、散步等,促进末梢血液循环。

如何识别冻伤和失温?

刚刚我们了解到,失温比冻伤要更具有危害性。那么什么是失温呢?失温又称低体温症,是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时的现象,它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然而很多人容易将冻伤和失温二者混淆。那我们如何识别冻伤和失温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急诊科主任 常宇飞:冻伤一般是局部的包括裸露的器官,尤其像手指或者鼻尖等部位的冻结损伤,一般来说不伴有核心温度的改变,一旦有核心温度的改变,出现了全身的症状,那就是已经进入到失温的状态了。

如果失温的程度是轻度的,就是动作可能会比过去有些缓慢,说话有一点点不清楚,或者有一点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这种状况可能通过急救措施,慢慢能够得到好转,但是如果是中度到重度的,已经意识模糊了,说话都完全词不达意了,甚至出现了昏睡昏迷等情况,就得尽快地到达急诊科去做相关的进一步复温治疗。

寒冷天气注意避开这些“温暖陷阱”

生活中有些所谓的“防寒保暖妙招”,其实都是错误的,盲目使用的话,还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

误区一:天冷饮酒可以暖暖身子

北京友谊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卢毅:这种说法不对。我们之所以说饮酒之后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上热乎乎的。这恰恰是因为饮酒,会导致我们的皮肤的血管扩张,扩张之后,其实是增加了我们的血流与外界的温度交换,可能会导致我们体温更快速地下降,更不有利于保暖。

在比较寒冷的地区,人喝完酒之后,尤其是喝的量比较大了之后,可能会失去意识,倒在非常冷的环境里面,导致失温,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误区二:冻伤部位要用非常热的水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烧伤外科主任 温冰:我们冻伤以后肢体的感觉是下降的,用非常热的水泡,会导致新的损伤,而我们肢体因为感觉不好,对这种损伤缺乏知觉,容易造成进一步损伤。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兰心雪

相关

自愈≠安全!流感季接种疫苗仍能防护
当前,全国流感活动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多数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已达到中流行水平。 出现流感样症状没有确诊、自愈的情况下 是否还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出现呼吸道感染后能否打流感疫苗,其实要根据疾病的阶段、身体恢复的情况来判断...
2025-11-24 01:46
抢抓健康消费机遇专家热议科技赋能健康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今天,我们共话科技赋能健康未来,正是落实国家战略、回应时代之问的具体行动。”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会长毛振宾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表示。--> “步入大健康...
2025-11-24 00:35
专家学者在穗聚焦数智驱动下的中西医融合
由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第七届岭南中西医结合大会”21日至23日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中西交融数智赋能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全国130余所高校、医院及科研院所的3000余名医学精英齐聚岭南,共同探索中西医结合与人...
2025-11-23 22:05
健康观察:“缺觉”背后,何以“主动健康”?
当下,“舍不得睡”与“睡不着”的交织,正构成一代年轻群体的共性夜间困境。《2025年中国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8.5%存在睡眠困扰。当“缺觉”成为普遍的社会症候,一场关于如何真正安歇身心的“健...
2025-11-23 17:16
能致心率失常、引发火灾?摆脱静电牢记这两招
脱毛衣“噼里啪啦”、梳头发“怒发冲冠”、刚一伸手就“电光火石”…… 由于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雪稀少,天气干燥,恼人的“静电”也频繁出现。 静电虽然常见,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电压可达数千伏!不仅能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在...
2025-11-23 13:21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