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中医推荐七种食疗方,你心动了吗?

来源:中新网2025-06-21 22:05阅读量:5816      

夏至将至,养生正当时

中医推荐七种食疗方,你心动了吗?

夏至将至,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候就要到了。

至者,极也。在中医看来,这一时节天地阳气最为旺盛,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如果起居不慎,会造成人体阳气耗伤,损及健康。

-->

“《黄帝内经》强调春夏养阳、夏日养心,越是盛夏越要保护好人体阳气,注重保持心情舒畅。”中医“治未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表示,中医将阳气视为生命的动力源泉,认为阳气变化类似于数学中的“正弦曲线”,在“日节律”中阳气最为旺盛时为正午,在“年节律”中则为夏日,此时人体阳气多集中在肌表与上焦。

那么,夏至时节如何避免阳气受损、心情不畅?有哪些养生方法、食疗药膳能“未病先防”,让大家享受“清爽一夏”?

预防“苦夏”牢记三不要

中医自古便有“苦夏”“疰夏”之说,在炎热夏日,人们很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肢体困重、心烦失眠、咽干口燥、腹痛腹泻等症状,“晒蔫”的状态下也很难进行体重管理。对此,杨志敏提醒,夏日养生,尤其要注意“三不要”。

一是瓜果生冷,不可多食。

在夏季,人们常喜欢食用冰镇的食物和饮料以解暑降温。但杨志敏认为,这种做法容易让脾胃受寒,既可能诱发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咽喉、肢体不适。

以西瓜为例,清代王士雄所撰《随息居饮食谱》记载,西瓜味甘性寒,多食积寒助湿,“病后、产后均忌之”。这是说西瓜虽有解暑降温的作用,但于体质偏于虚寒者常会加重身体的寒湿。像哈密瓜、香瓜等时令佳果,也并非人人都合适,而从冰箱取出后立即捧食更是不可。

“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其中的‘夏吃姜’便是基于瓜果生冷而设置的‘未病先防’。”杨志敏说,夏日饮食应以温为佳,温食宜助阳气,过热则伤气,应适量饮用温水,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既能减轻脾胃负担又利于体重管理。

二是运动有度,尽量少熬夜。

《黄帝内经》中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杨志敏解释,这是说夏季可晚睡,但并非提倡熬夜,熬夜会使人体阳气浮越于外,既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也会让人的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情绪心理出现波动。

“我们可顺应夏季自然特征养生调神,在合适的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发散体内阳热之气,这样既调节了体温,出汗后也能倍觉清爽舒服,从而达到‘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的养生目标。”杨志敏说。针对人们常说的“夏练三伏”“以热制热”,杨志敏提醒,夏季运动时间不应过久,过度锻炼出汗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应尽量以中等强度的运动为主,推荐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

三是善用空调,不要贪凉。

杨志敏认为,夏季尤其需要提防因空调温度过低而产生的寒邪。“在夏季,人体经脉内的气血不停地运行于全身,如果寒邪侵入经脉,就会使气血的流行迟滞不畅,甚至凝涩而不行。”杨志敏解释,寒邪入侵,轻则引起肢体、关节不适,重则会诱发面瘫等急症,建议将空调调节至合适的温度。

安稳度夏,可常备7种食疗方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6部门联合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立足中医食养理论,杨志敏从加强体重管理和缓解夏日常见不适的角度推荐以下几款食疗方,并邀请广东省中医院医师管桦桦讲解制作过程。

所谓食疗,中医称为饮食调补学,是利用食物本身的作用来维护人的身体健康,辅助药物防病治病。

材料:荷叶5克、炒薏米10克、炒山楂3克、芦根15克、白茅根15克

做法:

上述材料洗净;

放入茶壶内,加入适量开水,加盖浸泡10分钟即可饮用。

茶品特点:时值盛夏,炎炎夏日易让人出现各种不适,痰湿、湿热体质者的病征多与湿热相关。薏米能清热祛湿,炒制后不至于太过寒凉;山楂能消食健胃、活血祛瘀,炒过后消食积的功效更强;荷叶则能清热解暑,兼具一定的减重功效。三者搭配芦根、茅根,成为一道清热消暑效果极好的饮品,对于湿热、痰湿体质的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人群尤为适宜。

小贴士:本茶饮可反复加水泡饮;孕妇、脾胃虚寒、气血虚弱者不宜饮用。

材料:鲜玉米2根、豌豆100克、红萝卜半条、马蹄10个、冬瓜100克、鸡蛋1个

做法:

鲜玉米的须及玉米粒摘下备用;

加适量的水把玉米须与玉米棒放在锅里先煮20分钟,去渣;其他材料洗净,红萝卜、冬瓜、马蹄去皮切粒;

把所有食材都放入汤水中煮10分钟,关火,把鸡蛋搅匀放入汤中,调味即可。

菜品特点:甜玉米属于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配合饱腹感很强的豌豆,健胃消食的红萝卜,以及能清热利湿、减肥降脂的冬瓜,整个膳食口感清爽而且热量低,达到降脂减肥的效果,是湿热或痰湿体质的肥胖人群不二之选。

材料:猪骨300克、黄豆30克、瑶柱50克、苦瓜2个、生姜5片

做法:

苦瓜洗净,纵向切薄片,用盐腌制0.5小时,再用清水洗去苦味备用;

猪骨切块焯水,把黄豆、瑶柱、生姜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熬汤1小时成高汤;

将苦瓜片放入高汤内灼至刚熟,调味即可。食用时苦瓜片可适当蘸芥末等其他配料。

菜品特点:黄豆性味甘平,益气润肌肤。猪骨能补中益气、养血健骨,搭配具有清热消暑、清肝明目作用的夏季当令食材苦瓜,特别适合易上火而见口干口苦、眼目容易干涩充血人群的保健食用。

小贴士:苦瓜性寒,阳虚体质人群请勿过量食用,或烹饪苦瓜时增加生姜用量,或在汤中加入胡椒粉。

材料:绿豆50克、莲子80克、排骨300克、陈皮1瓣

做法:

绿豆、莲子浸泡,排骨切块焯水;

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纳入上述材料,慢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汤品特点:莲子性平、味甘涩,能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多用于心脾肾虚的遗精带下或心悸失眠;配合味甘性凉、能清热利水解毒的绿豆以及能理气化痰的陈皮,清补相兼,对于有皮肤不适的人群尤为适宜。这道菜利于清暑健胃,缓解疲劳。

小贴士:绿豆性较寒凉,虚寒体质者可加生姜、芡实同煮。

材料:乌梅3—5个、山楂15克、甘草3克、陈皮半瓣、桂花适量、冰糖适量

做法:

把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先清洗,用煲汤袋装好;

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煲汤袋小火煮40分钟;

放入冰糖煮至溶化,去掉煲汤袋,加入桂花即可。

茶品特点:乌梅,为青梅熏制而成,能生津止渴,能使浮越在上的虚火归位。配合山楂、陈皮、甘草以及清香怡人的桂花,煮一锅口感酸甜,健脾胃,消食滞的茶饮。此茶能缓解夏日口燥咽干、久咳少痰、食欲欠佳等不适。

小贴士:消化道溃疡者不宜。

材料:紫苏5—10克、薄荷5—1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做法:

材料洗净,向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纳入紫苏、薄荷、生姜;

煮沸后加入红糖溶化,盖上锅盖焖2分钟即可。

茶品特点:薄荷味辛、性凉,能发散风热、清利咽喉、疏肝解郁;紫苏味辛性温,能发表散寒、芳香化湿;生姜则能散寒解表、温中和胃;红糖能扶正益气。此茶品用上述材料搭配,具有扶正解表、化湿解郁的功效。夏日饮此茶可防风寒。

小贴士:亦可简单选择保温杯冲服,选鲜品更佳。

材料:桂皮5—10克、淮山250克、排骨250克、生姜15克

做法:

排骨切块,用盐、油、生粉、酱油腌制10分钟,淮山切为寸段;

热锅,加入油,姜及桂皮爆香,放入排骨香煎至排骨微黄;

加入淮山翻炒一会,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焖,当汤汁剩下不多的时候,开大火加入盐调味即可。

菜品特点:山药,味甘性涩,能补不足,固肠胃,止泻痢。桂皮能缓解脾虚湿盛所致的胃口差与腹泻。此二物作为辅料焖排骨,不仅香味浓郁诱人,而且能温补脾肾,能缓解胃脘隐痛不适,恶心欲呕,腹泻便溏,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等不适,适宜于脾肾两虚人士或贪凉所致胃肠不适者。

小贴士:脾虚明显的可加生姜30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宋元明清

相关

西安交大一附院与阎良区人民医院举行协作医院签约揭牌仪式
2025年6月18日上午,西安交大一附院与阎良区人民医院正式签署《协作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阎良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小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盖晓红,东院区执行院长吴大鹏、副院长高渊,阎良区人民医院院长惠增龙,...
2025-06-21 21:48
午睡太久多种疾病风险上升!这个时长最佳
午睡是很多人一天中最期待的“惬意时刻”,不仅能驱散困意,还能为疲惫的身体注入满满活力。 然而多项研究表明,午睡时间的长短还可能与高血压、中风、心脏病有关。午睡时长适度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让人神清气爽;睡得太多,可能适得...
2025-06-21 21:02
“渐冻人”医生赵志青:门诊病人不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6月19日下午,和往常一样,赵志青的门诊挤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他坐在轮椅上,剃着光头,手里拿着一支激光笔,引导住院医师把电脑上的患者颈部CT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放大、转动。他一面观察每个患者的医学影像,一面诊断他们的病情...
2025-06-21 20:30
浑身没劲、无精打采?可能是身体缺了它!3招帮你补回来
到了夏天,不少人容易感觉疲乏无力,提不起精神,甚至稍微动一动还会心慌气短……这些信号可能是在提醒你——身体缺钾了。缺钾有哪些信号?吃什么补钾效果好?往下看,一同了解 为啥夏天更容易缺钾? 钾和钠一样,是体内重要的无机...
2025-06-21 20:08
夏季出汗别大意异常出汗或因肝胆疾病
稍微活动一下就大汗淋漓正常吗?安静时也会出汗是身体在报警吗?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量会自然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出汗可能暗示着身体潜在的问题。 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来? 汗液可以说是人体的一面镜子,中医认为“汗为心之...
2025-06-21 18:51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