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机器人手术实现“极致微创”“一站式”打击双肺结节

来源:中新网2025-09-05 01:32阅读量:14967      

几个月前,65岁的何大伯静静躺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手术室里,等待成为一项崭新术式的受益者。如今,这项融合AI导航、形态感知与柔性微创的“黑科技”,已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革命性力量。

“自引进浙江省首台Ion形状感知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以来,我们不断突破技术边界,目前已成功完成130余例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手术。”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恩国介绍。这一数字背后,是肺癌诊疗迈入毫米级精准时代的实证,更意味着无数像何大伯这样的患者重获治愈可能。

何大伯是一位特殊的患者。多年前,他先后经历过两次肺部恶性结节切除手术及放化疗,当复查再次发现双肺各有一个持续增大的高危磨玻璃结节时,身体状况已难耐受再次手术。

“就像肺里同时埋着两颗定时炸弹,却找不到安全拆除的方法。”家属这样描述当时的困境。

后来,何大伯一家人来到医院门诊,希望寻求保留肺功能的微创治疗方式。经过多学科讨论,团队考虑到何大伯的基础体质以及双病灶的快速生长迹象,最终决定采取先进的机器人支气管镜技术,为其实施双侧肺结节的冷冻活检+消融术。

“这是一次‘一站式精准打击’——双侧肺同步,活检诊断与消融治疗同步。”副主任医师张冀松介绍,“这就是将以往需要分多次的手术操作压缩至一次完成,极大减轻患者身心负担。”

手术过程中,团队首先通过患者术前的CT数据,构建出精细的三维肺部“数字地图”,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规划出最优手术路径。随后,在机器人系统的精准控制下,直径仅3.5毫米的柔性导管沿着支气管的自然腔道,穿越8级支气管屏障,同时抵达双肺深处的目标结节,实现了活检与消融的同步完成,全程仅耗时2.5小时。

术后24小时复查CT显示,双肺病灶消融充分,完全覆盖目标结节,且没有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得益于这项技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何大伯第二天就顺利出院了。更令一家人庆幸的是,随后的病理结果确诊为双原发肺腺癌,而由于发现及时并通过微创手术获得根治,何大伯不仅避免了传统手术的痛苦,更无需承受后续放化疗的负担。

张冀松解释道,传统支气管镜手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在患者呼吸时保持器械的精准定位。而这项新技术让医生如同拥有了“机械手”,可以在动态变化的支气管环境中精准操作。

机器人支气管镜技术的普及,不仅极大拓展了呼吸介入领域的诊疗范畴,更推动肺癌诊疗从“经验导向”向“数据导向”转型。其无创、精准的特性,尤其适用于早期肺癌筛查及疑难病例诊断,为肺结节消融治疗、肺癌局部治疗提供了全新平台。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白鸽

相关

戈壁藏景,烟火引客,瓜州文旅玩出“新花样”
瓜州县紧扣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战略布局,以融合发展为路径、“文旅+”为抓手,在深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践中锚定乡村振兴目标,持续释放文旅发展新动能,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正午饭点的瓜州县锁阳城镇,热闹藏在每一缕香气...
2025-09-04 18:03
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助力船企发展
近年来,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分支机构,一直将支持辖区内船舶与航运发展作为主责主业,长期以来一直担当业界融资主力行的角色。依托多年从业经验与专业能力,江苏口行在深入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对行业走势开展精准研判。面对...
2025-09-04 16:12
敦煌暑期惠民盛宴不负“时空”
2025年暑期,敦煌以一场贯穿数月的文化惠民季,让这座丝路上的千年古城在当代焕发出普惠共享的璀璨光芒。本季活动精心策划了六大主题活动,构建起一场盛大的“文化夜宴”,达成了文化惠民与文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这座历史名城注入了...
2025-09-04 14:19
洪泽开展“我来办办看”活动:走流程促改革,赋能营商新提升
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见效,近日,淮安市洪泽区组织开展营商服务专员走“一件事流程”——“我来办办看”惠企便民活动,组织洪泽区数据局、住建局、人社局、公积金中心等部门营商专员代表亲身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流程,为优化政...
2025-09-04 12:08
越来越多“中国造” 我国医疗装备实现新突围
“十四五”以来,我国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一批批高端医疗装备纷纷亮相临床,一家家创新企业茁壮成长,一场以“中国造”为名的医疗装备新突围,正悄然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疗图景。 医疗装备“中国造”迈上新台阶 “‘...
2025-09-04 01:50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