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楼市信心从哪儿来

来源:中国网2025-10-14 12:44阅读量:6285      

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盼头”,在于地方政府做好积极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专家建议“土地跟人走”,人口在哪里,房地产就该到哪里。

——————————

近日,受“沪六条”推动影响,上海楼市交易活跃度提升明显。上海市房管局披露,9月,上海一、二手住房累计成交20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8%、同比增加24%。

“原价1200万元左右,砍价后1000万元到手,我觉得比较合适。”上海市民陈先生9月份在上海市闵行区外环外华泾地区购入一套198平方米的二手房,带花园,单价约5万元。他的这笔成交,看房时长仅两周。

10月12日,在由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在作报告时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望一两年内止跌回稳,“上海核心地段每平方米20万元的新房,一小时卖完了,这是事实。我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将总体趋稳,接下来会影响核心二线城市,最后影响到三四线城市。当然,三四线城市复苏会更久一些,它们既有人口流出问题,还有产业问题”。

66套单价20万元房产,一小时售罄

盛松成口中的上海核心地段新房,具体指的是位于上海黄浦区的豪宅项目上海壹号院,毗邻上海外滩和豫园。该项目8月23日迎来线下开盘,66套房源1小时售罄,当日实现销售48亿元。项目主力户型面积约315平方米至1115平方米,项目方公开的入市均价为19.8万元每平方米,套均总价约735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项目第五批次开盘,其第一批次房源于去年8月开盘。目前,该楼盘394套房源累计销售金额超240亿元,多个批次开盘即“日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与以往上海豪宅楼盘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一手房更加便宜,从而吸引众多投资者入局不同,该盘新房与周边二手房并未出现倒挂现象,其周边次新二手房的挂牌单价集中在17万元至20万元。“买房人可能只是单纯觉得核心地段保值,它值这个价。”一名主营该地段二手房交易的房产中介告诉记者,随着这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现在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空间几乎已经没有了,“买房人回归理性,真正好的房子,才出手”。

几乎与此同时,8月25日,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从住房限购、公积金、住房信贷、住房税收等6个方面,打出优化调整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其中,上海外环外市场在“取消购房套数限制”利好下表现亮眼。

上海市房管局数据显示,9月外环外一手房在售项目日均成交较8月增加40%,二手住房成交占比达57%。同时,改善需求开始释放,“沪六条”扩容支持四类群体增购住房成交占比达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人口在哪里,房地产就该到哪里

针对一线城市房价企稳的现象,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这是“人口流动的必然结果”。他拿出自己团队制作的一张人口流动图,颜色越深,代表人口越集聚,“区县层面的人口在向少数城区集中,农村人口往城市跑,小城市人口往大城市跑”。陆铭的这张图表显示,即便是在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样的城市中心城区人口也呈现正增长。同时,珠三角外围人口呈现负增长,但珠三角核心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呈现正增长。

陆铭说,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达到57%,在服务业就业的人数占比也达到所有就业群体的50%左右,而服务业未来占比及在其中就业人群的占比还会提升。

“服务业的一个特征是,它的供给和需求需要在同一个时空里见面。”陆铭说,这对理解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太重要了,“你买房子为什么?为了接近就业,为了接近消费。可能上海郊区的别墅会跌得很厉害,但上海市中心的公寓价格就比较坚挺。为什么?因为人口集中”。

陆铭认为,房地产市场未来的“盼头”,在于地方政府做好积极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一些大城市内部,还有比较严重的‘职住分离’情况。不是土地不够用,是地方政府爱把土地用来盖办公楼。有的地区还控制中心城区容积率,房子不让盖多盖密,加剧了高房价和长通勤的矛盾。”对此,陆铭建议“土地跟人走”。

对于人口流入地区,应该优化土地规划,低效利用的工业和商服用地允许转为住宅用地,增加住宅比率并放松容积率;增加土地综合利用比例,顺应后工业化城市的向心趋势,在交通便利的都市圈交界地带和轨交站点周边集中供应土地,打造职住平衡、服务完善的“十五分钟生活圈”。

而对于人口流出地区,则应推行“集中式收缩”规划,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此外,他认为还应推动“租购同权”,并将保障范围从“人才”延伸至广大普通劳动者。“为什么房价高?因为买房人的孩子读书待遇和租房人的孩子读书待遇完全不同,所以不得不买。”他认为,一旦“租购同权”,会使得很多年轻人敢租房结婚、敢生孩子。同时,不少“人才公寓”仅面向企事业单位集体供给,个人申请入住没有放开,“公寓里有游泳池、健身房,但很多普通劳动者不需要这些,他们更希望有电瓶车充电桩”。

房地产市场如何软着陆

“目前来看,我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会硬着陆,而是有望在一两年内止跌回稳。”盛松成说,我国对房地产行业采取的金融层面硬调控始于2020年,如果能在6年至7年时间,也就是2026年、2027年实现“软着陆”,那就属于“表现特别优异”了,“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是正确的选择,资源要更多地投入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如果不对房地产进行调控,它每年能有50%以上的增速,那还怎么发展其他行业?”

盛松成认为,我国经济逐步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是正确选择,目前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软着陆”。

他拿出一张从1998年到2023年我国新建住宅可容纳人口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图。图表显示,从1998年至2008年,我国人口比住宅可容纳人口多;从2008年至2018年,我国住房供应快速增长,填补了早期住宅不足的短缺。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我国新建住宅可容纳人口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城镇人口增长。在他看来,2018年至今,已经进入住房总量过剩阶段。

“硬着陆有两个特征,一是房价迅猛持续下跌,二是引发经济全面衰退。我国目前不具备这两个特征,不会硬着陆。”盛松成预计,2025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2026年后回稳的可能性较大。

他认为,政府部门目前要做的,应该是解决好低收入人群以及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难的问题。“我们的核心城市已开始步入存量市场阶段,二手房交易成为主导。2020年租房人群占21.7%,2025年8月新房成交中现房销售占比达到32%。”盛松成说,房价趋稳后,地方政府还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依托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市场,通过收储、旧改等方式,增强二手房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人口返乡创业,释放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潜力。

“三四线城市目前已经几乎见底了,需要在产业政策引导下吸引人口回流。”盛松成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叶知秋

相关

上海医学专家开启2025年在琼帮扶工作
国家巡回医疗队正式开启2025年在琼帮扶工作。 上海六院副院长郑宪友介绍,本次国家巡回医疗工作将更加聚焦三个方面:一是从“输血”到“造血”,在开展疑难手术、技术指导的同时,上海专家将根据海南本地新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精准...
2025-10-14 12:11
44岁男子胸口“烙铁”般疼痛 西安工会医院精准手术护心安
“医生,我能尽快手术吗?家里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在西安工会医院心血管内一科,44岁的徐大哥躺在病床上,最牵挂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远在老家的妻儿。 这位常年在建筑工地挥洒汗水的汉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强壮的身体会突...
2025-10-14 11:33
流感疫苗的 4 个「隐藏好处」,很多人都不知道
说到流感疫苗,许多人往往都是得了流感,才会想起:原来,这病可以打疫苗预防啊...格局小了!在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流感疫苗已悄悄解锁了各种隐藏技能。01有效 预防流感还记得去年来势汹汹的流感不?很多人中招了,发热门...
2025-10-14 11:01
西安市第三医院专家团队赴耀州区人民医院开展对口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医疗合作,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10月10日,西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石耀武带领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疼痛科、骨科、口腔科、放疗科专家团队,赴铜川市耀州区人民医院开展了一场直击需求的精准医疗交流帮扶活...
2025-10-14 10:36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良好冷链物流支撑消费升级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良好,韧性进一步加强 冷链物流支撑消费升级 当前正是海鲜肥美的时节。这些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时令美味,通过车间打包、冷库预冷锁鲜、冷藏车运输等多重冷链物流环节,从产地码头、养殖基地争分夺秒奔赴消...
2025-10-14 10:19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