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中新健康丨立秋了,这些人得“减秋膘”!

来源:中新网2025-08-07 16:38阅读量:12743      

刚咬下一口炖得酥烂的红烧肉,长辈笑着说 “立秋了,得多贴点秋膘才抗冻”,你是不是也默认了这是理所应当?可别急着动筷子,古时的习俗,到了今天却藏着“健康陷阱”。

古代“贴秋膘”的内涵

“贴秋膘” 源于物质匮乏的古代。夏季人们食欲差、加上农耕劳作消耗大,立秋后便以肥腻肉食补营养、囤脂肪御寒冬,契合中医 “秋收冬藏” 理念。

现代不建议盲目“贴秋膘”

如今餐桌早已丰足,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再盲目 “贴秋膘”,过量油脂和热量会埋下糖尿病、冠心病等隐患,昔日救命的能量可能成为 “甜蜜负担”。

“贴秋膘”的正确方式

饮食均衡:搭配果蔬、蛋奶、谷物等,多吃应季蔬果和粗粮,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减少摄入油炸食品。

肉类选择:遵循 “多白少红”,优选鱼、禽等白肉,少吃猪肉等红肉,控制每日鱼禽蛋瘦肉总量在120-200g。

因人而异:体虚者可借机进补,肥胖、高血脂人群需谨慎,避免暴饮暴食伤脾胃。

立秋养生的关键要点

脏腑调理:秋季需补养脾、肺、肾,增强免疫力以应对秋冬传染病。

食材选用:羊肉清炖适合脾胃虚弱者,牛肉益气健脾(脾胃差者少食)。

润燥饮品:雪梨百合饮、菊花乌梅甘草饮、百玉润燥汤可缓解秋季燥证。

养肺技巧:早上进行慢跑等运动,多喝水、吸入水蒸气,通过大笑和扩胸呼吸增强肺功能。

立秋养生的禁忌事项

忌辛辣,重润燥

入秋后气候渐干,辛辣食物不利于肺部养护。建议多吃莲藕、荸荠、百合、银耳等食材,可起到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

忌烈日暴晒

立秋后养生首重养阴滋阴,锻炼宜选早晚时段,选择打太极、散步等平缓项目。同时需避免在烈日下暴晒,以防中暑。

忌湿发入睡

夏末秋初,若头发半干时入睡,水分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易使寒气侵入人体引发感冒。尤其老年人,头部受此刺激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立秋养生应顺应时节,科学 “贴秋膘”,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结合,方能守护健康。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顾晓芸

相关

三伏天出汗养生?中医解读三句谚语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曾科学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依励通讯员李朝、金小洣 时下正值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也是扶助人体阳气的黄金期。自古以来,民间流传着不少与三伏天相关的养生谚语,有的强调三伏天出...
2025-08-07 15:43
奇正藏药股票两个交易日内跌幅偏离值超20%
杨洋编|李亦辉 8月6日,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公司股票于2025年8月5日、8月6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况。经核实,公司目前经营情况正常...
2025-08-07 14:52
立秋≠入秋!立秋养生要注意“三防一养”,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8月7日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此时仍处于三伏天的中伏阶段,高温天气将持续一段时间。 立秋节气需要注意什么呢?专家介绍,立秋节气要做好“三防一养”。 立秋要注意防暑防泻防燥 防暑 立秋时节,暑热未退,白天炎热...
2025-08-07 13:59
立秋食养先清后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通讯员景世来、饶逸 8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逐渐收敛,生活作息需顺应“秋收”的规律进行调整。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主任潘静洁主任医师提醒,秋天以润燥为主,饮食调理应先...
2025-08-07 12:53
情绪焦虑也会致聋!
耳朵发闷、嗡嗡作响,不少人误以为是小事一桩。8月5日,武汉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李春丽在直播中紧急提醒:听力损伤正加速年轻化!“近年门诊观察发现,突聋已非老年人专利,门诊中年轻患者占比过半。熬夜、错误掏耳、滥用耳...
2025-08-07 11:47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