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得过“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来源:中新网2025-09-05 11:44阅读量:18369      

得过一次“红眼病”后,就不会再得了?是真是假......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眼病。这种病以结膜高度充血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眼睛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2天内出现,持续1-2周。作为一种常见眼病,在公众认知中,仍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

看一眼就会被传染

-->

在红眼病的认知误区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与红眼病患者对视,就会被传染”。事实上,这种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红眼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污染的水传播。例如,游泳池的水如果消毒不当,游泳者可能感染病毒而得红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的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

误区二:

眼药膏和包扎眼睛能加速康复

在红眼病急性期,使用眼药膏或包扎眼睛都是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因为眼药膏质地黏稠,会在眼表形成一层薄膜,阻碍眼部分泌物的排出,不利于炎症的消退。至于包扎眼睛,会使眼部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导致局部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反而有利于病菌繁殖,进而加重感染。

误区三:

使用抗生素能快速治愈

红眼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因此,在红眼病治疗中,盲目打消炎针或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无效。正确的做法是,优先使用抗病毒眼药水。若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细菌性继发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

误区四:

红眼病患者无需隔离

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病毒可通过接触快速传播,因此,患者在发病期间需注意防护,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患者的个人洗漱用品应单独存放和使用,避免与家人共用,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误区五:

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

一些人认为,通过集体滴眼药可以预防红眼病的传播。然而,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起到预防作用,还可能因多人共用同一瓶眼药水而造成交叉感染。当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时应立即就医。

误区六:

得过一次就不会再得

不少人以为得过一次红眼病后,就能获得长期免疫力,从此不会再被感染。但事实并非如此。红眼病治愈后产生的免疫力不仅维持时间短,且引起红眼病的病毒型别多,不同型别的病毒无交叉保护。因此,即使曾经感染过,仍有可能再次发病。

“红眼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但并非难以应对。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用眼卫生,就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健康科普

作者:病毒病所 严冬梅、张勇

审核:韩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肖鸥

相关

国信证券:深入践行行业文化理念,为推动科技创新注入金融动能
2025年以来,国信证券积极践行证券行业文化理念,依托综合金融全价值链优势,不断加强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的战略布局与专业服务能力,助力各类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实际行动践行“创造价值、成就你我、服务社会”的公...
2025-09-05 11:23
国际最新研究: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关
最新研究:甜味剂与认知能力下降加速有关 澎湃新闻作者南博一 巴西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碳酸饮料中的甜味剂会损害人们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并且似乎会对健康造成“长期损害”。 这项研究于9月3日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期刊《神经病...
2025-09-05 10:58
西安市中心医院吞颗“小豆子”揪出便血“真凶”
“老陈,这几天咋没见你来下棋?胃又不舒服了?”“唉,别提了,老毛病,疼起来真要命。儿子非逼我去做胃镜,我一听那根管子就哆嗦,打死都不去!”“那你可落伍喽!我闺女是消化科的护士,说现在有种‘胶囊内镜’,就像吞颗‘小豆子’一...
2025-09-05 10:15
西安唐城医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9月3日,西安唐城医院积极组织并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保障区域临床用血需求、传递社会正能量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西安市中心血站为西安唐城医院授予“2024年度西安市团体献血先进单位”荣誉牌,并...
2025-09-05 09:36
今年国内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今年国内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 为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近日,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引...
2025-09-05 09:19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