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

小心骨质疏松“偷”走健康

来源:中新网2025-10-24 20:14阅读量:19771      

小心骨质疏松“偷”走健康

女性更年期前提早干预,对因治疗是关键

骨质疏松常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许多人误以为它只是简单的“缺钙”,却不知其后果严重——从骨痛、身高缩短,到驼背、脊柱变形,甚至影响心肺及消化功能。

-->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群体的主要慢性病之一。10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7号楼骨松科门诊,洪维主任医师已准时出现在诊室,她与骨质疏松的战斗,又悄悄拉开了序幕。

围绝经期需关注

“人老了,骨头是会老的,这是自然规律。”洪维仔细看着一位63岁女患者的检查报告,语气温和而肯定,“您还没到骨质疏松那一步,目前是‘骨量减少’。”这位患者主诉骨痛、背痛,她48岁自然绝经,至今已15年。

“您年轻时候‘储备金’存得比较好。”洪维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但现在的问题,是支出大于收入了。就像一家银行,您原本存入的本金不错,可现在花钱的速度超过了挣钱的速度,骨量的‘储蓄’就不足了。”

骨骼是一个活着的器官,始终处在“拆”与“建”的动态平衡中。破骨细胞如同“拆迁队”,负责清除老旧骨骼;成骨细胞则像“建筑队”,不断制造新的骨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体内环境剧变——“拆迁队”活力大增,而“建筑队”却效率低下。骨量流失,骨骼结构变得稀疏脆弱。

“女性在绝经期的时候由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骨量流失往往很快,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建议女性在围绝经期时就前往专科门诊,进行专业的骨健康评估,以便及早了解是否存在骨量的快速流失,并及时干预。”洪维说,人体的骨量会在30—35岁达到高峰,称为骨峰值,40岁逐渐下降,女性45岁以后尤其是绝经后会出现快速骨流失,因此要想老来骨头硬朗,35岁前就要打好底子。

“所以,我们现在要用的药,核心作用是‘关水龙头’。”洪维对患者说,“单纯的补钙,就像只往一个漏水的池子里加水,却不堵住漏洞。我们必须先抑制过快的骨吸收,把流失的速度降下来,补进去的钙才能真正被利用,加固骨骼。”

全面筛查找根源

身患乳腺癌的李女士在华东医院治疗骨质疏松超过3年。洪维看着她的检查结果笑着说:“你坚持吃药的效果非常理想,已经能和打针的效果相媲美了。”

乳腺癌的许多关键治疗手段,例如抑制卵巢功能、切除卵巢,或是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都会显著降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正是骨骼重要的“守护者”。一旦失去它的保护,骨质便会加速流失,骨骼会在无声中变得脆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化疗也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影响,导致一些年轻患者提前进入绝经状态,使得她们不得不早早面对本该在老年时才出现的骨流失问题。

“你现在这个骨密度指标维持得非常理想,”洪维的语气带着肯定与鼓励,“就继续保持现在的治疗方案,半年后再来复查。你能这么早就有意识关注骨骼健康,效果自然就好。”

骨质疏松的病因复杂多样。除乳腺癌治疗相关因素外,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会影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某些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慢性肾病等;或是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抑郁药,以及肿瘤放化疗药物、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和抗乙肝药物等,都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因。

因此,在确诊骨质疏松后,关键不在于盲目补钙,而在于全面筛查,找准病因、对症治疗,才能从根源上守护骨骼健康。

适度丰腴护骨骼

一位六十多岁的女性患者拿着报告单坐下。一年多前,她在同事的推荐下做了骨密度检查,结果令人心惊:严重的骨质疏松。

骨量怎会流失得如此严重?追根溯源,竟然是体重惹的祸。

“我本来只有83斤,现在已经98斤了。”患者回忆道。洪维肯定地点点头,随即解释道,“体重偏轻的人,确实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我们的骨头是需要负重的,适当的压力会刺激骨骼,从而促进骨形成。如果体重太轻,骨骼就失去了这种重要的力学刺激,变得‘懒惰’,骨量就更容易流失。”

其次,肌肉组织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骨头外面包着脂肪,脂肪会分泌很多因子,这些因子对骨骼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然而,这绝不意味着越胖越好。BMI指数一旦超过35,进入肥胖范畴,反而会增加骨折风险。洪维说,如果身体笨重,平衡能力下降,就容易跌倒;过度的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会产生复杂的炎症环境,可能也会反过来扰乱骨代谢,加速骨吸收。因此,洪维强调,保持适中和稳定的体重,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骨骼。

定期随访是保障

出现什么样的症状需要警惕骨质疏松?洪维说,腰背痛、脚抽筋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此外,如果发现身高缩短、驼背,或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就发生了骨折,比如崴脚骨折、坐车颠簸骨折,甚至咳嗽都能骨折,就要当心是否有骨质疏松。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父母有髋部骨折的家族史,要警惕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患者至少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和相关影像学检查,每3—6个月检测血液、尿液等,及时评估骨健康的情况和调整治疗方案。”洪维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山歌

相关

人机交互新突破中国新一代柔性脑机接口临床植入成功
记者24日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52岁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植入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柔性脑机接口,可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动作电位采集。院方称,这是中国首例超百通道侵入式柔性脑机接口的临床植入手术...
2025-10-24 19:37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清洁电力:靶向发力保障冬季安全供电
四季度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清洁电力开发项目部提前安排电网冬季安全运行措施,科学部署冬防保温工作,强化施工作业安全管控,全方位打响冬季供电保油攻坚战。 该项目部结合秋冬季电网运行特点,科学编制冬季电网及单条线路故障应急...
2025-10-24 19:01
中国专家最新研究为晚期肺鳞癌患者带来全新更优治疗选择
记者20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了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临床获益,为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患者带来了免疫联合抗血管协同抗肿瘤疗法的全新更优选择。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学术带头人、上海市肺部肿...
2025-10-24 18:17
防寒更要防病!医生提醒:别让低温“冻”破主动脉
伴随天气转凉,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发趋势。10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天累计接诊了13位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动脉,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破裂,可能几十秒人就没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
2025-10-24 17:43
这种你以为健康的食物,实则让人血糖飙升!很多人可能每天都在吃
说到大米粥,在健康饮食的争论里,它的处境很微妙:它既是很多人早餐、生病、没胃口时的首选,又因为“升糖快”“缺乏营养”的标签而饱受质疑。 有人可能会说:“老祖宗喝了几千年粥,怎么到我们这大米粥就成了‘升糖高手’不能喝了?...
2025-10-24 17:09
图文